歡迎您,來到5號網(wǎng)!

5號網(wǎng)首頁|手機版

養(yǎng)生美容親子-為健康美麗播種!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醫(yī)療 > 常識

坐車暈車是什么原因?坐車暈車是怎么回事

時間:2017-03-30 13:49:45 編輯: 459

生活中,有些人坐車暈車會出現(xiàn)嘔吐現(xiàn)象,人們常常認為是其身體弱導致的。那么,坐車暈車是什么原因呢?一起來看看吧。

坐車暈車是什么原因

暈車是由于引起的搖擺、顛簸,旋轉、加速運動等所致疾病。

暈車者應休息好.可在上車前將腰帶束緊,防止內臟在體內過分晃動,上車后雙目注視遠處,盡量少看近處物體,尤其在下坡時注意抓緊拊手,減緩慣性對內臟的沖擊,可含姜片.制陳皮.乘車前一小時服暈車藥。

坐車暈車是什么原因?坐車暈車是怎么回事

坐車暈車是怎么回事

運動病又稱暈動病,是暈車、暈船、暈機等的總稱。它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時,人體內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過度運動刺激,前庭器官產(chǎn)生過量生物電,影響神經(jīng)中樞而出現(xiàn)的出冷汗、惡心、嘔吐、頭暈等癥狀群。

內耳前庭器是人體平衡感受器官,它包括三對半規(guī)管和前庭的橢園囊和球囊。半規(guī)管內有壺腹嵴,橢園囊球囊內有耳石器(又稱囊斑),它們都是前庭末稍感受器,可感受各種特定運動狀態(tài)的刺激。半規(guī)管感受角加(減)速度運動刺激,而橢園囊、球囊的囊斑感受水平或垂直的直線加(減)速度的變化。

當我們乘坐的交通工具發(fā)生旋轉或轉彎時(如汽車轉彎,飛機作園周運動),角加速度作用于兩側內耳相應的半規(guī)管,當一側半規(guī)管壺腹內毛細胞受刺激彎曲形變產(chǎn)生正電位同時,對側毛細胞則彎曲形變產(chǎn)生相反的電位(負電),這些神經(jīng)末稍的興奮或抑制性電信號通過神經(jīng)傳向前庭中樞并感知此運動狀態(tài);同樣當乘坐工具發(fā)生直線加(減)速度變化,如汽車啟動、加減速剎車、船舶晃動、顛簸,電梯和飛機升降時,這些刺激使前庭橢園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細胞產(chǎn)生形變放電,向中樞傳遞并感知。

坐車暈車是什么原因?坐車暈車是怎么回事

這些前庭電信號的產(chǎn)生、傳遞在一定限度和時間內人們不會產(chǎn)生不良反應,但每個人對這些刺激的強度和時間的耐受性有一個限度,這個限度就是致暈閾值,如果刺激超過了這個限度就要出現(xiàn)運動病癥狀。

每個人耐受性差別又很大,這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,還受視覺、個體體質、精神狀態(tài)以及客觀環(huán)境(如空氣異味)等因素影響,所以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,只有部分人出現(xiàn)運動病癥狀。

如何預防暈車

1、 乘暈寧(眩暈停)。在乘車、船前40分鐘用溫開水送服1至2粒,小兒酌減。

2、 感冒通。在無乘暈寧的情況下,可用感冒通替代,方法同上,效果一樣。

3、 也可用安定片1片,維生素B1兩片,乘車前40分鐘溫開水送服,亦能防止暈車。

4、 可取新鮮生姜1片,或鮮土豆1片,貼于神劂厥穴(肚臍),用傷濕膏蓋貼, 同時將傷濕止痛膏貼于內關穴,用手指輕輕揉摩穴位,口中亦可再含一片鮮姜,也有 一定的預防作用。

1.胃復安:胃復安1片,暈車嚴重時可服2片,兒童劑量酌減,于上車前10~15分鐘吞服,可防暈車。行程2小時以上又出現(xiàn)暈車癥狀者,可再服1片。途中臨時服藥者應在服藥后站立15~20分鐘后坐下,以便藥物吸收。此法有效率達97%,且無其它暈車片引起的口干、頭暈等副作用。

5.桔皮:乘車前1小時左右,將新鮮桔皮表面朝外,向內對折,然后對準兩鼻孔擠壓,皮中便會噴射出帶芳香味的油霧??晌?0余次,乘車途中也照此法隨時吸聞。

坐車暈車是什么原因?坐車暈車是怎么回事

6.風油精:乘車途中,將風油精搽于太陽穴或風池穴。亦可滴兩滴風油精于肚臍眼處,并用傷濕止痛膏敷蓋。

7.食醋:乘車前喝一杯加醋的溫開水,途中也不易暈車。

8.傷濕止痛膏:乘車前取傷濕止痛膏貼于肚臍眼處,防止暈車療效顯著。

9、 無藥之時,暈車者可在上車前將腰帶束緊,防止內臟在體內過分晃動,上車后雙目注 視遠處,盡量少看近處物體,尤其在下坡時注意抓緊拊手,減緩慣性對內臟的沖擊, 密封較嚴的汽車或汽油味偏大的車廂要注意通風,這樣有助于預防暈車現(xiàn)象發(fā)生,如 稍感不適,應立即選擇靠車前方合適位子睡覺,睡覺--往往是最好最省錢有效的防 暈車方法。

5H跟帖

網(wǎng)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

猜你喜歡

二維碼

網(wǎng)站簡介|網(wǎng)絡營銷|法律聲明|友情鏈接|聯(lián)系我們|意見反饋 Copyright ? 2012 - 2015 5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(wǎng)版權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-3
提示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(yī)療的依據(jù);請謹慎參閱,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。本網(wǎng)站敬告網(wǎng)民:身體若有不適,請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
所有文章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(lián)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(wǎng)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