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 > 養(yǎng)生 > 食療

馬鮫魚是什么魚 馬鮫魚種類介紹

時間:2018-12-29 17:32:02 編輯:本站整理 3830

澎湖盛產(chǎn)的海鮮,其中土魠魚(白金)、海菜(綠金)、紫菜(紫金)被喻為最上乘的「三金」美味,而秋冬季正逐漸進入土魠魚的盛產(chǎn)期。全臺各地都能捕到土魠,但澎湖的土魠魚肉質(zhì)鮮甜、海味特別香,產(chǎn)量不豐,價格也較高昂,和一般小吃店的土魠魚羹里,使用的遠洋或進口的廉價土魠魚風味完全不能比,市面上也因此充斥各種打著「白金」名號的「假土魠魚」。究竟「土魠魚」有哪些種類?又該怎么挑選分辨呢?

馬鮫魚是什么魚 馬鮫魚種類介紹

認識土魠魚

土魠魚泛指鯖科馬鮫屬的海魚,又稱「馬鮫魚」、「馬加魚」、「鰆魚」,臺灣沿海幾乎都有出產(chǎn),但以澎湖的白金土魠品質(zhì)最佳,是極受臺灣人喜愛的「年節(jié)」高級魚類,被列入十大美味魚類之一。臺灣分布的土魠魚種類,大致有以下數(shù)種:

1.臺灣馬加鰆

馬鮫魚是什么魚 馬鮫魚種類介紹

(學名:Scomberomorus guttatus)通稱「斑點馬鮫」,俗稱「白腹仔」、「白北」,過去曾為澎湖白金土魠魚種,后來經(jīng)濫捕后產(chǎn)量下跌、品質(zhì)下滑,「白金」頭銜遂被康氏馬加鰆取而代之。外觀上,體背藍灰色,腹部銀白色,魚身帶有銀白色與深褐色斑點,體長約70cm;和白金土魠非常相似,故常常被不肖商人假冒為「白金土魠」販售。臺灣各地均有產(chǎn),但以西部沿岸較多。

食用:煎食或煮湯皆宜。

2.高麗馬加鰆

馬鮫魚是什么魚 馬鮫魚種類介紹

(學名:Scomberomorus koreanus)通稱「朝鮮馬鮫」,俗稱「闊腹」、「破北」、「高麗鰆」。外觀上,體長較短,體背藍灰色,腹部銀白色,體側(cè)有褐色斑點。臺灣各地均有產(chǎn),以西部沿岸較多。

食用:體型大、魚肉多,價格實惠,適合各種烹飪方式,煎食、煮湯或加工成魚羹皆宜。

3.日本馬加鰆

馬鮫魚是什么魚 馬鮫魚種類介紹

(學名:Scomberomorus niphonius)通稱「藍點馬鮫」,俗稱「馬加剪」、「正馬加魚」、「真馬加魚」。魚身細長而側(cè)扁,色澤銀亮,背上有暗色條紋或黑藍斑點,體長可達1m,也常被假冒為白金土魠販售。臺灣本島沿海、澎湖、小琉球均有產(chǎn),但主要分布于西部及北部海域。

食用:可油煎、煮湯、做成生魚片或鹽烤,亦可加工成罐頭。

4.康氏馬加鰆

馬鮫魚是什么魚 馬鮫魚種類介紹

(學名:Scomberomorus commerson)一般直稱「馬鮫」、「土魠」、「馬加」、「鰆魚」都是它,也是現(xiàn)今澎湖白金土魠魚的種類,正統(tǒng)烹調(diào)成土魠魚羹的也是它,但品質(zhì)上乘、價高,現(xiàn)在夜市小吃大多用「白北」及其他種類的假魚代替。體長可達240cm,魚身側(cè)灰綠色,腹部銀白色,成魚體側(cè)有波形黑色橫帶,幼魚則呈點狀。臺灣各地均有產(chǎn),尤以東部及南部海域產(chǎn)量最多。

食用:煎食、煮味噌湯或加工制成土魠魚羹、魚酥。

5.中華馬加鰆

馬鮫魚是什么魚 馬鮫魚種類介紹

(學名:Scomberomorus sinensis)通稱「中華馬鮫」,俗稱「大耳」、「中華鰆」、「疏齒」。體長可達200公分,魚身側(cè)灰綠色,腹部銀白,成魚體側(cè)具不規(guī)則黑色窄橫帶,幼魚則呈點狀。分布于南海、東海、黃海、臺灣西部及北部海域。

食用:煎食、煮湯,多加工成鹽漬品或罐頭。

標簽:馬鮫魚

5H跟帖

網(wǎng)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

猜你喜歡

二維碼

網(wǎng)站簡介|網(wǎng)絡營銷|法律聲明|友情鏈接|聯(lián)系我們|意見反饋 Copyright ? 2012 - 2015 5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(wǎng)版權(quán)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-3
提示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(yī)療的依據(jù);請謹慎參閱,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。本網(wǎng)站敬告網(wǎng)民:身體若有不適,請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
所有文章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(lián)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(wǎng)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