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您,來到5號網(wǎng)!

5號網(wǎng)首頁|手機版

養(yǎng)生美容親子-為健康美麗播種!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養(yǎng)生 > 食療

春筍和木耳可以搭配吃嗎?春筍木耳全面解析

時間:2016-02-17 13:25:09 編輯:本站整理 554

春筍木耳都是好食物,這兩種食物對身體都是很不錯的療效,那么春筍和木耳可以搭配吃嗎?春筍和木耳都各自有什么樣的效果呢?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。

春筍和木耳可以搭配吃嗎?春筍木耳全面解析

營養(yǎng)學專家分析:

春筍和木耳這兩種食物是可以一起食用的,春筍炒木耳美味還不錯,這兩種食物不但味道好,還具有補血的功效哦,大家可以嘗試下。

春筍和木耳可以搭配吃嗎?春筍木耳全面解析

春筍相克的食物有哪些:

1、春筍不能和羊肝一起吃,一起吃會中毒的導致眼盲
2、春筍和紅糖同吃也會中毒。
3、春筍不宜與豆腐同吃,常吃會形成腎結石。
4、春筍還不能與鷓鴣肉同吃,吃了之后會腹脹難受。
5、春筍不能與羊肉同吃,同吃會導致腹痛
6、患有腸胃疾病的患者,如胃潰瘍以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患者不能吃春筍。

春筍適合的人群

1、一般人均可食用。
2、過敏體質的人過量食用會影響健康,其中患有嚴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、胃出血、肝硬化、食道靜脈曲張、慢性腸炎等疾病的患者應忌食;15歲以前兒童尤應注意不宜多吃;脾胃虛弱者或婦女產(chǎn)后以及因吃筍會誘發(fā)、復發(fā)哮喘的人不宜吃筍;春筍中難溶性草酸鈣含量較多,所以尿道結石、腎結石、膽結石患者不宜多食,另外年老體弱者、消化不良者、脾虛腸滑者不宜多食春筍。

吃春筍注意的事項

新鮮竹筍不宜多吃,每人每餐最好不要超過半根。

春筍的食療作用

1、春筍味甘、微寒,無毒;
2、具有清熱化痰、益氣和胃、治消渴、利水道、利膈爽胃等功效;
3、適用于浮腫、腹水、腳氣足腫、急性腎炎浮腫、喘咳,糖尿病、消渴煩熱等癥。

春筍不僅具有豐富的營養(yǎng)價值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,是春季飲食保健進補的佳品。中醫(yī)臨床研究認為,春筍味甘性寒,具有“利九竅,通血脈,化痰涎,消食脹”等功效。用春筍和粳米燒粥,食之可助小兒麻疹早透,還可以治便秘;鮮春筍煮熟切片,以麻油、鹽、姜、醋拌食,對熱痰咳喘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;取鮮春筍適量,水煎當茶飲,可醒酒。竹筍還具有吸脂肪,促消化等功能。

春筍的禁忌

春筍含難溶性草酸鈣偏多,尿道、腎、膽結石者不宜多食;因性寒、年老體弱、嬰幼兒最好忌食。

春筍和木耳可以搭配吃嗎?春筍木耳全面解析

木耳相克的食物有哪些:

1、木耳+白蘿卜:引發(fā)皮炎
2、木耳+青蘿卜:引發(fā)皮炎
3、木耳+麥冬:引發(fā)胸悶
4、木耳+海螺:腹脹
5、木耳+田螺:一起吃會中毒,可以用蓮房治療

木耳的營養(yǎng)價值

黑木耳中鐵的含量極為豐富,故常吃木耳能養(yǎng)血駐顏,令人肌膚紅潤,容光煥發(fā),還可防治缺鐵性貧血;胡蘿卜素進入人體后,轉變成維生素A,有潤澤皮膚毛發(fā)的作用。卵磷脂在體內(nèi)可使體內(nèi)脂肪呈液質狀態(tài),有利于脂肪在體內(nèi)完全消耗,帶動體內(nèi)脂肪運動,使脂肪分布合理,形體勻稱。纖維素促進腸蠕動,促進脂肪排泄,有利于減肥。

木耳適合的人群

一般人群均可食用。

1、適合心腦血管疾病、結石癥患者食用,特別適合缺鐵的人士、礦工、冶金工人、紡織工、理發(fā)師食用;
2、有出血性疾病、腹瀉者的人應不食或少食;
3、孕婦不宜多吃。

食用鮮木耳可能中毒

新鮮木耳中含有一種化學名稱為“卟啉”的特殊物質,因為這種物質的存在,人吃了新鮮木耳后,經(jīng)陽光照射會發(fā)生植物日光性皮炎,引起皮膚瘙癢,使皮膚暴露部分出現(xiàn)紅腫、癢痛,產(chǎn)生皮疹、水泡,水腫。

相比起來,干木耳更安全。因為干木耳是新鮮木耳經(jīng)過曝曬處理的,在曝曬過程中大部分卟啉會被分解掉。食用前干木耳又要用水浸泡,這會將剩余的毒素溶于水,使干木耳最終無毒,但要注意的是,浸泡干木耳時最好換兩到三遍水,才能最大程度析走有害物質。

木耳的食療作用

木耳味甘、性平,歸胃、大腸經(jīng);

具有益氣、潤肺、補腦、輕身、涼血、止血、澀腸、活血、強志、養(yǎng)容等功效;

主治氣虛或血熱所致腹瀉、崩漏、尿血、齒齦疼痛、脫肛、便血等病癥。

5H跟帖

網(wǎng)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

猜你喜歡

二維碼

網(wǎng)站簡介|網(wǎng)絡營銷|法律聲明|友情鏈接|聯(lián)系我們|意見反饋 Copyright ? 2012 - 2015 5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(wǎng)版權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-3
提示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(yī)療的依據(jù);請謹慎參閱,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。本網(wǎng)站敬告網(wǎng)民:身體若有不適,請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
所有文章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(lián)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(wǎng)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